立足財政,具備豐富的政府運維體系建設經驗,為不同政府單位、不同業務規模身處不同階段的業務組織提供極具適應性的服務管理體系和運維實施方案。
提供集成ITIL各個流程的服務臺管理產品體系,統一運維服務資源的協調機制,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有效處理和控制各類突發事件與問題發生。
分地域、分服務域、分客戶層次的建立與最終使用者建立系統的、人性化的互動和反饋,提供可量化的績效機制以及組織整體運維應用水平的持續提高。
引入移動運維管理模式,真正實現7X24小時在線運維服務,全面提升組織內部的運維服務的響應效率和服務時長。
為組織引入ITSM理念,在信息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建立愉快的共同語言。
建立主動服務機制,提高最終用戶的滿意度,提供業務應用系統的連續性。
統籌管理組織全局資源,合理協調資源分配,建立可視化的服務績效監控機制。
建立組織的運營服務經驗積累知識庫,提高組織的應用水平。
以服務流程管理為基點,提供更加豐富而真實的服務管理報告。
救火式:無服務角色劃分,無責任劃分,無統一的服務處理部門;那里有“火警”就撲向那里,運維工作雜亂無章。
被動式:建立故障處理和業務辦理的基本流程和制度,通過建設服務請求登記臺進行服務請求接受、派發和服務工作單的跟蹤管理。
主動式:在服務請求登記臺的基礎上,借鑒ITIL3.0框架和客戶實際狀態,建立問題、配置變更以及IT資產管理等流程,積極主動的總結問題,優化基礎架構,減少故障率,提高IT基礎架構的穩定性和可用性。
服務式:依據客戶實際環境,通過人員、職位、工作域等客戶信息建立服務級別;依靠服務級別進行服務請求的響應、處理先后次序;集成基礎架構監控平臺,實時報告和記錄各項設施、設備的可用性和連續性;通過移動PDA運維業務擴展,實現7X24小時全天候運維服務。
價值式:評價和改進客戶現有服務能力,深入分析和預測未來的業務需求,從而據以確定未來應當配置的服務能力的級別;以服務成本為基點,為IT服務能力和業務需求之間尋找一條合適平衡之道。